现在很多人,朋友圈里一刷,满屏都是某某刚从新疆回来、某某刚在云南露营完,整天晒风景、晒笑脸,看着确实热闹。
但说实话,真有几个老年人,是发自内心地享受旅行的?多数都是跟风而已。
现实生活中,有不少过来人已经吃过亏,他们后来才明白:人过了60岁,再频繁折腾出去旅游,真没什么意思。
这不是泼冷水,而是忠告。尤其是下面3点,看清楚了,再决定要不要收拾行李出门。
01
体力跟不上,反而把旅途变成受罪。
现实里,60岁之后,身体素质和耐力,已经跟不上年轻时了。
坐一两个小时的车都腰酸背痛,遛一圈景点脚就肿得不行。
但很多旅游线路,动辄就是一天七八个景点,天没亮就出发,晚上才回旅馆。
这种强度,别说享受了,光是赶行程就累得够呛。
我一个亲戚,前几年报了个云南团,结果第一天就扭到了脚,后面五天全程坐车,看什么都没心情,回来还住了一周医院。
旅游本该是放松的,结果成了折腾自己、透支健康。
现实里,大多数老年人出门,根本不是享福,而是在硬撑。
很多人脸上笑着,心里其实早就盼着赶紧回家。
02
花了大钱,却买不到真正的满足感。
人过了60岁,消费观念还停留在“省吃俭用”的年代。
哪怕是花自己存的钱,也会心疼。
很多人参加旅游团,动辄上万块。
到了景区还得自费项目、进购物店、被导游推销特产。
钱花出去了,可买回来的,都是看一眼就忘的风景、吃一顿就没印象的饭。
我认识一个阿姨,说自己花了两万去了西藏,结果一路高反,吃不好、睡不好。
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真没那个命享受。”
相比之下,她更怀念在家门口小公园里晒晒太阳、和老姐妹们打打太极的日子。
那才是舒服的节奏。
老年人的幸福感,真不靠风景名胜堆起来,而是靠身体舒服、心情踏实。
03
真正的空虚,是旅行回家后的落差。
很多老人出门,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、家里冷清,觉得旅游能填补孤独感。
可问题是,旅程总有尽头,热闹一散,回到家里,面对的还是那个安静的小屋、那份挥之不去的落寞。
我楼下的一位爷爷,旅游回来后整整抑郁了一个月。
原因很简单:他以为旅行能填满晚年,结果反而更凸显了生活的空白。
热闹的风景再多,都不如身边有一个说话的人,一个能陪你吃饭、散步的老伴。
与其总想着远方,不如扎根在熟悉的地方,活出真正的踏实感。
04
60岁之后,人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。
这个时候,比起“看过多少风景”,更重要的是“活得多舒服”。
旅行固然有它的乐趣,但并不适合频繁,更不是唯一的晚年方式。
与其把钱花在景点路费上,不如多关心身体、经营日常、享受平淡的小幸福。
不跟风,不攀比,把握住眼前每一天。
这,才是属于60岁之后最智慧的活法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